2)(四七三)求一个恩典_冲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为人媳者一个小小的公道。

  心中未免生出些感慨来,但更多的却是怜惜。身为女,在这世间已是大不易,从四德哪一项做不好都有人非议。若是公婆明理,倒还罢了。若是遇到一个强势的公婆,比如赵王氏,那确实是有些难搞。

  也难怪她不肯应承再披嫁衣,忙伏低了身在外帮腔,“微臣也觉得此娘此言甚是有理且请各位娘娘听微臣一言。

  臣在家中原是长,臣妻也是长女,两家素来清贫,为寒素。臣又是一介书生,除在乡间传道授业,启蒙孩童,只余两袖清风,别无所长。而双方父母年事已高无法操劳,弟妹年幼无知不辩良莠,自娘进门之后,全家生计便仰仗着娘一人奔波操持。双方父母衣食皆由娘侍奉,一众弟妹也全赖娘悉心教导。娘虽生得性格比常人刚烈些,但心地公道,侍奉公婆与自己亲生爹娘并无所差,待叔姑等甚至比亲生弟妹更好。于孝悌之上绝无份差于微臣更加是体贴入微,并不遗余力,供我读书,劝我上进。

  我们阖家上下,左邻右舍无不称赞于她。其实母亲对娘也没有大意见,只是见她时常奔波在外,不能日夜尽孝于前,难免心生嫌隙。和离之事也是气头上的话,想来也并非本意。只是话一出口,即如覆水难收,年长之人,犹好面,故此才酿成骨肉分离之痛。

  而之于微臣,却也因母命难违,不得不从否则,微臣与娘原本伉俪情深,情意甚笃,断然不肯别离。现下木已成舟,悔之不得。微臣只愿与娘重结连理,方不负当日白头之盟。只娘因遭如许变故,心有戚戚,臣心中十分明白。但诚如娘所言,若是母亲哪日又再挑理,那岂不又是一场伤心?

  若娘娘能降下这场恩典,将世间夫妻别离之事更加规范,不能仅凭父母一时气头之命就草率从之,那就不光是微臣之大幸,亦是天下万民之福祉请娘娘思”

  皇后听完他这番话,不由得怦然心动了。

  国之根本,乃是姓。姓归依,便是千家万户。只有姓家中和睦安宁了,国家才能繁荣富强。她赏赵成材夫妻一场恩典是小,只会有这么一对夫妻记在心上。可若是她能推动一项法制的建立,那却是能惠及万民,流芳世啊

  这件事说起来其实并不算难操作,而且亦不是违背孝道之举。

  只不过是在人家夫妻闹着要分离之时,多加一道手续。可以让当地官府出面协调一次,看看究竟是何种情形,只要不是犯了七出之条,不过是偶有纷争,那便可以让官府之人晓以大义,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亦不属过分之举。本来这教化民风可也是历朝历代重要的工作之一。

  不过这件事要想办成,那可不是由她一人能说了算的,得皇帝金口御批才行。还有些细节如何操作,诸如如何防止官员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fbqg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