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七十七,轮流制的皇帝_从七侠镇开始当神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,但是肯定很乐意用这些人来证明自己的口号。

  与其把场面搞得又血腥又浪费,不如让方譬送他们去挖矿!

  什么?当地有土著?

  那他方某人替土著换个生活区域不就得了?

  反正那块地方一直都乱七八糟,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出现,那他方某人就不客气了!

  说不定,等方某人完成了区域整合,当地人若干年后还会感谢他,建立了国家完整的观念呢!

  挖矿这件事很有可行性,但是得仔细完善一下细节。

  毕竟这年头没有飞机啥的,交通不便,而且路上不一定会有什么危险。

  当然了,这些等他方某人和‘康熙’在众人面前进行商谈之后,就会被提上日程了。

  次日,从南京城内传出了一道康熙的圣旨。

  在那上面写着的,就是康熙希望天地会和沐王府等人,能够接受他两全其美的提议。

  而他的建议就是,只要天地会等人接受他的投降,并且承诺放他们离开中原,那他就会以大清皇帝的名义另下一道圣旨。

  写明让全国各地战况胶着的清军不必继续作战,直接前来南京城护送他们远离中原。

  毕竟没有京城的把控,全国各地的清军各自为战,也确实有些麻烦。

  与其付出不小的代价硬啃,当然是让他们自己离开最好。

  只是大概的建议是这样,可其中的细节还需要双方商议来决定。

  就比如那些前来勤王的清军该如何行动,怎么保证不会趁机发难,剿杀围城的义军,

  就算他们离开中原,又该以什么样路线才能让双方都保持安全距离等等。

  于是圣旨里,还写明了‘康熙’希望方譬作为城外起义军的代表,孤身一人进入城内讨论这些事。

  而这位年轻的皇帝,也很想见见一手毁了他大清江山的高人。

  当这封圣旨流传出来之后,立刻在城外的义军之间,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  意见不相同的人们各执一词,互相争执不下,哪一方都无法劝住其他人。

  同意的认为这是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机会。

  既能将满清鞑子赶出中原,恢复汉人河山,又能减少己方的损伤,何乐而不为?

  况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城内的康熙等人经过这一路的收拢被打散的清军,也有了股战力。

  要是真要强攻,最终的胜利者毋庸置疑,可付出的代价也肯定小不了。

  能够兵不血刃就解决战斗,自然是件极好的事情。

  不同意的则认为,这一定是鞑子的阴谋诡计,答应下来就是上当了。

  尤其是要求方譬进城议事,肯定是别有用心。

  说不定就是做好了埋伏,想对这位方少侠下手,以此威胁义军做出让步。

  绝对不能答应!

  反正已经将这些鞑子团团围住,大不了豁出性命直接杀进城去,何必向这支残兵败将妥协!

  还有的,则是认为投降可以接受,但必须让康熙小儿出城来谈。

  因为现在该示弱的是这些鞑子,怎么也不该是他们先给出诚意。

  况且方譬在这些义军心里,哪怕比不上沐剑声和陈近南的地位,

  那也绝对是仅次于他们二位的领袖人物,怎么能轻易犯险!

  除了这些呼声之外,也有些有着别样心思的人,在暗地里窥伺事情发展,试图从中牟利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fbqg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